满怀期待,只因初次试喝一任天真的茶品,那么到底能不能抓住大家的心呢?拭目以待
包装方面:
“诗情画意”,素色而雅致,竹木、诗句、毛笔字,人物在赏竹吟诗,仿佛告诉我们:节节高升,寓意深长,让人陶醉在这雅静的怀抱中。 干茶香气:
隔着包装就已经闻到了浓浓的蜜香味。刚打开包装后,拿近后深嗅一口,真心的享受,好舒服的蜜香味。
条索方面:
七子饼压的比较紧实,饼面很漂亮,白毫与乌黑油亮的条索交相辉映,条索粗壮、肥厚,背面也一样,里外是一口料,而非仅仅的撒面,用料等级很高,用料挺足。
取茶烧水:
用细小茶针,在饼的边缘,细心的取下了两小块,边缘的松紧度适中,还是很好取茶的,背面茶窝处比较硬,取茶时要小心伤了手,建议从边缘处开始取茶。取6.6克,家用纯净水烧沸,坐标四川巴中,沸点是98°左右,用120cc的白瓷盖碗,实际注水100cc。
置茶焖香:
净手后,沸水温杯,水倒掉,置茶焖香两分钟,这个过程主要是:用被烫热的盖碗的余热,来激发干茶的香气。嗅之,浓浓的蜜香味扑鼻而来,蜜香、甜香,高扬而纯净。
洗茶润茶:
沸水洗茶一遍,水倒干净后,静置两分钟,让残余的水分把干茶滋润一下,会更有利于冲泡
注水方式:
延盖碗壁定点缓缓注水,不让水直接冲到茶叶上,尽量不把茶叶冲翻滚起来(由于本地沸点较高,压一压水温,注水的水温是90°)
汤色方面:
汤色金黄,漂亮的鸡油黄,清澈透明,毫毛也不少。
茶汤香及挂杯香:
蜜香依旧,香气挂杯时间尚可。
口感方面:
前三汤:中低苦涩,苦略大于涩,涩感很轻,回甘来的挺快并且回甘持久性也不错,生津随之而来但生津的量还不错,汤感方面是柔滑、细腻、厚实,留存佳。第四至六汤:留存度的时间还是不错的,茶水吞下去后一两分钟口腔里都有留存的,汤感依旧柔滑细腻,水路虽细柔但茶性还是有力的,并不是软软的,喝到此处,我觉得亮点是:留存久+有一定的力度,轻微喝冒汗了,虽说有空调的因素,但最少把身体喝暖和了。
第七至十汤:涩度相对提升,厚度下降了,各方面开始回调了,但蜜味提升了一些。
第十一至十三汤:分别30秒出,60秒出,120秒出,重手闷了后苦涩度的协调性不错,化开的速度也是不错的,耐泡度也不错
叶底方面:
色泽均匀,料子相对较嫩,建议低温冲泡,活性也不错。应该是属于混採,叶片大小、肥厚不等(地的肥瘦会影响叶片的肥瘦,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,也会影响),但喝起来口感的纯度还是不错的,应该是同一村寨或相邻的几块地混採的。主体看来:嫩度高,主脉很粗壮,侧脉的长度也不错,锯齿虽然大小不一,但有可见的蚁齿(有一种说法是:有蚁齿的树龄大概在三百年),没发现木质的梗,梗咬起来是甜的。
总结:
一,蜜香高扬,香入水,挂杯佳,适合大多数茶友,香气方面我相信都会满意的。
二,扎实用料,相对高比例嫩度的料子,在口感方面会更占优势,但成本也会增高。
三,水路细腻柔滑,汤感厚实,反而茶性不失力度,也更说明它的内涵物很丰富。留存度以及回甘的持久性,均有不 错的表现。
四,耐泡度很好,整个过程很稳定,十三泡不出水味,显然很多茶都达不到。
好茶的定义肯定要从各方面综合来看,一两个点突出,只能说有意思,各方面都突出,这才算好茶!
图文:大川爱喝茶
摘自:新茶网试用报告